隨著煤改電的推進,不少用戶反映在安裝電鍋爐接入原先的循環係統時出現不熱、升溫慢,一般是由如下原因造成的:
1、水暖管道未清洗,水垢堆積,導致散熱效果差
水垢堆積是導致地暖不熱的主要原因之一,水地暖盤管一般需要2-5年清洗一次。
在地暖、暖氣管道使用過程中,電鍋爐給水中鈣、鎂等鹽類受熱會析出並粘結在金屬表麵進而形成水垢,水垢的導熱性很差,在熱交過程中,水垢增加1毫米便會使導熱係數降低20-30%,換言之,用電量也會相應增加20-30%,同時室內溫度也會下降。
長時間未清洗導致分水器閥門堵塞還會導致分熱不均,造成某些房間溫度上不去等後果。
措施:水暖管道維修保養技術非常成熟,建議用戶在安裝電采暖設備前根據管道情況,是否過久未清洗,找到當地清洗工清洗管道。後期管道最好3年左右進行一次專業清洗,清洗時間在供暖前、供暖中、供暖後均可。
2、管道內窩氣,使熱水不能進入回水管道循環
假如管道係統分水器(出水管)熱,集水(回水管)器不熱,應考慮管道內存在窩氣情況,熱水無法進入回水管道裏循環。
措施:首先確認回水閥門為打開狀態這種情況下97电影院需要檢查回水閥門是打開狀態(通常“一”字型為開);若是由於管道內存有空氣氣阻,打開放氣閥排氣直至放出熱水即可,或用分水器上的小閥門來調解一下各個回路的循環,使其能勻均循環,達到理想的供暖效果。
3、係統循環差
供熱公司供回水壓差小,水流速下降,導致地熱不熱。這種情況可以找物業解決,若是家庭獨立係統安裝的電采暖爐一般不存在係統循環差問題。
4、鄰居爭流過大
可能您的鄰居或樓上樓下在管道上安裝了循環泵,導致水流偏向他家過多,附近人家自然要受牽連。這個住戶們自己沒辦法解決,可以和鄰居及物業協商解決。
5、電鍋爐設置溫度低、擋位小,水溫低
正常情況下若想室內溫度達到20度左右,水溫至少應達到45度,電鍋爐應設置在50-60度為宜。
電鍋爐一般分為3個擋位,擋位越高功率越大
若是集中供暖,水溫低應盡快與所在單位、小區物業聯係反映問題。
6、地麵覆蓋物多,影響地暖散熱效果
地暖之所以舒適是由於地暖是由地麵自上而下散熱,熱量集中在人體適宜的高度內。若家中有較多落地家具,比如床、衣櫃、書櫃等且麵積較大,則會相應減少有效散熱麵積。因此在裝修選用家具時最好盡可能選用帶有支架的家具,增大有效散熱麵積,同時最好不要大麵積鋪設地毯。
7、電鍋爐、循環水泵功率選擇與建築麵積不匹配
目前煤改電市場魚龍混雜,部分小廠家或個體戶沒有根據實際情況推薦適合的電采暖設備或循環水泵,或部分用戶在選用電鍋爐或外置循環水泵時,考慮到功率小,時耗電少,選擇了功率較小的設備。實際上電鍋爐或水泵等電器很少是滿負荷運載的,比如8kw加熱到設定溫度需要2小時,16kw則僅需1小時 。兩者耗電量是一樣的。具體使用中,功率與麵積不匹配,不僅不會節能,反而會因為溫度一直達不到設定溫度持續加熱,小馬拉大車導致耗電更多且溫度上不去的情況。同理,循環水泵若匹配不當也會出現諸如循環管道兩端一冷一熱、流速慢管道不熱等情況。
因此在選用電鍋爐相關型號配置時,應與正規電鍋爐廠家、或當地經銷商詳細說明取暖及房屋情況,並讓他們選型配置。
8、房屋未做保溫,熱量損失較大
目前新裝修的房屋基本都有做外牆保溫不必考慮,老舊房屋部分存在未做保溫的情況,造成熱量損失過多、溫度上不去的同時也會導致耗電量過高。
無論從采暖效果還是經濟效益層麵考慮,都建議做外牆保溫,岩棉板、EPS板等外牆保溫材料發展成熟,聯係當地廠家即可。
9、管道鋪設不規範、施工不當
地暖管道鋪設有嚴格的行業規範,對盤管間距、深度等有相應的要求。在地暖鋪設時,若沒有照圖施工或未按規範施工,在地暖盤管間距過大,或管道上的地板過厚降低地暖的散熱效率。
對於管道鋪設不規範導致的問題,需要重新鋪設管材或減少地板厚度,非常耽誤時間影響正常供暖,且增加必要資金投入,建議用戶應在安裝前了解該公司是否規範、有安裝經驗,避免後期種種麻煩。
暖氣片同樣需要根據麵積、不同溫度要求等選擇具體的柱數、組數,以達到理想的取暖效果。